在国地税合并后,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保,我们应如何应对呢?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准备:
首先应按照相关文件规定,测算企业内部的员工是否已全额缴纳社保,有没有发生漏缴、少缴的情况。
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社保管理制度,在制度中列明社保基数的计算方式,并明确哪个部门负责社保具体的申报、缴纳工作,最最最重要的是,为防止统计数据不准确,需要明确每年负责计算社保基数的 “责任人”。
在国地税合并的背景下,如果企业一直未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保,那么税务机关对于社保的追缴已然是无法避免的潜在风险了,作为一名专业人士,如果在已经预测到风险来临的情况下,就应该去多思考,如何在暴风雨来临前建好保护措施,而不是带有侥幸心理,一味的进行逃避;
其中最直接的方式,就是去同企业管理层、人力、财务部门多沟通、勤沟通,告知全员、全额缴纳社保的重要性,由于是否按规定缴纳社保,已经是企业上市前一项必备的尽职调查事项,如果企业有上市的计划,那就更应重视到社保的合规。
在现行工资制度下,员工同企业需共同承担缴纳社保的责任,社保基数的提高,将会导致员工同公司共同负担的费用一同增加,也就是在公司在提高了人工成本的同时,员工个人到手的工资反而更少了,由于未按全额缴纳社保,是不少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,员工对每月到手的工资都习以为常,如果由于按规定缴纳社保,提高了社保缴费基数,导致员工实际到手的收入降低,那么建议公司跟员工提前进行沟通,出于防止人员流动的角度考虑,还应考虑到是否需要为此提高员工的工资。
在加强社保征管的背景下,很多“筹划技巧”也随之而来,最常见的就是企业要求员工“以发票报销的形式领取工资”,也有企业采用不直接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,反而要求员工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,把相关风险转移给劳务派遣公司,更有“奇葩”案例,员工在入职多年后,才发现并没同公司建立劳动关系,居然一直处于“被派遣”的状态,并且我们了解到,社会保险也存在着“社保洼地”,那么会不会演变成一个个的“社保产品”呢?
你认为这些筹划手段“靠谱”吗,如果你是企业,在这种情况下,应如何应对呢?